由省社科联组织开展的2023年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第七场调研,以“襄阳都市圈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为主题,调研组深入襄阳多地调研,为进一步推动襄阳都市圈“两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襄阳凭借丰富的磷矿、硅矿、钒矿等自然资源,聚焦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144”现代产业集群,发挥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驱动引擎作用。为解决“两新”产业链亟需完善、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襄阳必须围绕“襄阳都市圈新能源新材料高质量发展研究”这一主题,正视机遇与挑战、明确方向、探索路径,以推动襄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
从政策供给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从资源禀赋来看,襄阳有“中部磷都”之称,矿产资源优势突出,立足再生资源、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现代化工等七大优势产业链,大力发展以磷、硅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同时还坚持资源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依托丰富的磷、钛、硅等矿产资源和光伏、风能等自然资源,加快实施中化学、兴发集团、贝瑞特等一批百亿项目,实现从自然资源到高附加值产品再到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襄阳作为湖北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汉江流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强力的政策支持、富裕的自然资源等优势。但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够健全、可持续发展受阻、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
走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之路
走全链谋划、龙头引领之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襄阳的支柱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优势集群产业,襄阳各职能部门和“两新”企业一线主体需充分认识产业链,树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的链式思路,积极推进已有“两新”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坚持开展接链、补链、延链、稳链、固链和强链工程,发挥产业链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链上企业对接交流、合作商谈、项目落地。坚持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襄阳“两新”产业众多产品和宁德时代、特斯拉、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关联,应当继续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当地配套,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效应,在“两新”产业上抢占先机,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两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自主创新、科技赋能之路。襄阳“两新”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关系“大国重器”的战略领域、重点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襄阳需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两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增加科研投入,努力打造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要立足实际,积极谋划产学研合作项目,广泛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建设大规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科学研究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重点解决“两新”企业科技创新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两新”企业跨越式发展。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襄阳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也是湖北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需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推进“两新”产业全面清洁化生产、绿色化改造,打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一片蓝天”。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础,推进“两新”产业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建立闭合完整、清洁高效的循环工业和原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持续解放“两新”产业产能,推动“两新”产业集约集群发展,逐步打造百亿生态产业,建设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助力企业品牌建设和产研融合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绿色“两新”产业布局。面向未来,襄阳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磷、硅资源,提高产业附加值,淘汰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采购企业,深入推进资源绿色转化高效利用,推动资源集中优势转变为产业集聚优势,实现硅、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立足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园区优势,持续解放新能源新材料产值产能,同时合理规划园区多期产能目标,把握新能源新材料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掌握主要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产品情况与采购需求,平衡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避免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以建设绿色工业园区为抓手,加速构建绿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合理布局园区厂房、道路和环境绿化,优化升级排水、环保、供电等基础设施,强化清洁生产、工业代谢、生态设计的思想理念,推动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和能源集成,提升园区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园区绿色低碳动态监管,提高园区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水平,引领园区加快向绿色化、专业化迈进。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襄阳“两新”产业品牌。精准解决“两新”企业发展难点与堵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功能,履行政府专班人员的“后勤”职能,加快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提供产业发展基础保障,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强化支撑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用电、用水成本,持续发挥新能源新材料专项基金带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技术升级等提供创新金融服务,落实惠企政策,稳步推进企业培育;积极对接招大商,围绕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积极推进“两新”企业有序入园,完善龙头企业下游企业布局,尽快形成从原材料到高附加值产品再到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品牌锻造,抢抓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风口”,大力打造在中部地区甚至是在国内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产业集群,借助业界、学界和政界的力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推广襄阳“两新”产业发展故事,致力于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之都”品牌,提高襄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影响力,吸引各地龙头企业入驻襄阳工业园区。
招才引智助推产业创新,产研融合促科技转换。以人才赋能产业,进一步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推动人才与“两新”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在教育、科技、产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以高等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突破口,实施招校引院工作,投资建设企业项目实验室,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前沿领域研发创新,加快推进高端教学与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进一步发挥资源整合职能,高效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集成生产、教育、科研等优势资源,协调上、中、下游的创新链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联合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力量,重点突破“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核心、重大技术攻关能力,形成“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创新联合体运营模式,以人才创新、科技赋能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快讯:9月19日常州中天废钢采购价格上调30元2023/9/19
- 快讯:9月19日起河南舞钢废钢采购价格下调30元2023/9/19
- 快讯:9月19日江阴西城废钢采购价格上调30元2023/9/19
- 快讯:9月19日起石横特钢废钢价格上调30元2023/9/19
- 快讯:9月19日扬州华航废钢价格上调30元2023/9/19
- 9月19日江阴西城废钢采购价格上调30元202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