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林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科技创新是钢铁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姚林认为,近年来资源和环境两大约束迫使中国钢铁工业快速转型,而钢铁工业转型本质上就是绿色转型。为推动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了“1231”行业发展目标和“232”重点工作推进体系。其中“1231”中的“2”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232”中的“3”即持续推进“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改造工程。
紧扣绿色低碳这一钢铁行业发展主题,中国钢铁企业持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积极实施极致能效工程,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140家钢铁企业超过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改造涉及企业吨钢平均投资约为466.36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为226.45元。2024年上半年,重点企业节能投资占比为7.0%,同比提高0.9%。
中钢协统计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重点统计会员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1.8%,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16%,吨钢可比能耗以及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能耗均呈下降趋势。姚林表示,按传统规律,当钢铁生产无法满负荷时,能效是难以保持原有水平,吨钢能耗本应上升。在此情景下,能耗不升反降的统计信息体现了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行动的真实效果。
姚林介绍,超低排放改造的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极致能效的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先进)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姚林表示,科技创新是钢铁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应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圈,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重点突破基于物质流能量流协同的能源优化调度、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排产与资源协同优化、基于大数据的全流程质量分析与优化等技术,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此外,推动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系统梳理各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共性核心绿色低碳技术,以及跨行业的低碳耦合集成技术,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
“技术创新的投入是必须的,最经济可靠的办法就是协同创新。”姚林表示,对于基础性共性课题,应采用全球钢铁行业甚至是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的方式,成立由大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合作、政府产业基金和科研院所一起参与的新型研发平台,努力实现生态圈共赢。
“在这样的体制下,需要资金,大家同担风险;有了成果,大家共同受益。”姚林说。实现钢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还需做好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努力发展以钢铁为纽带的绿色价值链。钢铁行业要深度参与下游行业中,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
“例如,钢铁业如何参与建筑产业工业化绿色化转型中去,用绿色钢材去替代其他的材料,构建下游产业新业态?这对钢铁业而言,既是约束,又是机会。”姚林表示,钢铁业要支撑、要参与、要促进建筑产业的工业化转型,扩大装配式钢结构应用,特别是住宅和专用设施的钢结构化。
姚林表示,应着力构建并深度融入跨国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能力。支持国内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鼓励钢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与下游领先企业长期合作,这也是企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
- 2日铁矿石期货收于723.5跌4.36%2024/9/2
- 2日铁矿石期货午盘收于730跌3.50%2024/9/2
- 2日铁矿石期货早盘开盘后价格小幅偏弱震荡2024/9/2
- 8月30日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交易结算价格2024/9/2
- 9月2日巴西/澳洲-中国铁矿石海运费2024/9/2
- 总投资9.5亿!年产150万吨铁矿石项目开工!2024/9/2